久治縣森林覆蓋率和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雙增長
近年來,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縣森林覆蓋率、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雙增長,生態穩定性與可持續性持續增強。
久治縣建立健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責任領導體系,全面壓緊壓實生態保護責任,堅持把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納入縣委、縣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和全縣目標考核內容,定期召開相關會議,聽取工作匯報,研究問題、推動工作。積極打造“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失職追責”的閉環責任鏈條,制定出臺《久治縣生態環境保護“三線一單”準入清單》《久治縣國家機關有關部門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久治縣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工作方案》等制度方案,為全縣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政策保障。建立“縣、鄉、村、社”四級林草長制組織體系,形成黨委領導、黨政同責、屬地負責、部門協同、全域覆蓋、源頭治理的林草資源保護發展長效機制,全力筑牢生態安全防線。
發揮地理區位和資源稟賦優勢,久治縣結合天然林、公益林資源管護工程,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復,灌木造林等重點造林綠化項目,科學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構筑起多層次、多樹種、多效益的生態綠化格局。精心組織全縣各機關單位干部職工、學生、志愿者300余人參與2024年國土綠化暨全民義務植樹活動,主動融入全省、全國生態文明建設大局,制定《“十四五”時期生態文明建設規(2021-2025年)》,儲備項目38個,估算投資13億元,不斷完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十四五”以來,累計投資2163.12萬元,完成人工造林1.98萬畝,封山育林6萬畝,森林撫育0.3萬畝,實施3個鄉村城鄉綠化工程,生態底色進一步顯現。
聚焦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久治縣編制完成《2024年久治縣黨建引領社區參與治理退化草原綜合試點修復項目實施方案》,號召組織村(社區)牧戶參加人工種草技能培訓和參與治理退化草原工作,形成全民參與的“社區治理”模式。邀請種草領域技術專家深入鄉鎮開展2024年久治縣社區參與治理退化草原綜合試點項目技術指導培訓,以理論、實踐相結合方式,有效提升社區牧民群眾參與生態治理的積極性和種植技能。“十四五”以來,相繼實施青海三江源重點區域草原生態修復治理及中央財政資金草原生態修復治理等項目,累計投資1.2億元,完成重度退化草原坡地治理2.5萬畝,重度退化草原灘地治理3萬畝,退化草原補播9萬畝,退化草原改良30萬畝,人工種草8.98萬畝,草原有害生物防控248萬畝。全縣草原生態環境趨于良性循環,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逐步提升。
久治縣建設完成總投資7289.47萬元的長江經濟帶水生態治理修復項目,組織實施總投資1.7億元的久治縣尼格曲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水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和久治縣沙曲河流域水環境治理與生態恢復等項目,常態化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保障綠水長流。統籌“管車、降塵、治污、禁燒、控放”等措施,印發《關于全面嚴禁露天焚燒垃圾的通告》,將禁燒規定納入22個行政村村規民約,穩步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不定期檢查相關單位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情況,組織縣域內重點產廢企業召開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培訓會,著力提升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水平,不斷深化土壤污染源頭防控。近年來,縣城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到飲用水Ⅲ類,水質達標率為100%;黃河干流水質優,省控年保湖、沙曲監測斷面水質均達到或好于Ⅱ類,長江支流瑪可河監測斷面水質達到或好于Ⅱ類,水質優。縣城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98.6%以上,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2023年度聲功能區噪聲監測達標率為100%。
久治縣在全縣22個行政村中選聘22名生態環境保護民間監督員,推動形成“林草長+生態管護員”的資源管護工作模式,充分發動群眾力量“近距離”監督生態環境違法行為,實現環境保護全方位監督。截至目前,累計開展生態環境違法行為專項檢查及環境安全隱患排查100余次,下達責令改正、提醒函30余份,啟動2起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立案查處大氣污染、土壤污染等環境違法案件9起,累計處罰39萬元。